肱骨头骨折

肱骨头骨折

概述:临床上较为少见,但其治疗甚为复杂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无相关资料。

病因

病因:多为强大的直接暴力所致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与肱骨大结节骨折直接暴力所致的发生机转相似,即来自侧方的暴力太猛,可同时引起大结节及肱骨头骨折;或是此暴力未造成大结节骨折,而是继续向内传导以致引起肱骨头骨折。前者骨折多属粉碎状,而后者则以嵌压型多见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因属于关节内骨折,临床症状与肱骨大结节骨折略有不同。
    1.肿胀  为肩关节弥漫性肿胀,范围较大。主要由于局部创伤反应及骨折端出血积于肩关节腔内所致。嵌入型者则出血少,因而局部肿胀亦轻。
    2.疼痛及传导叩痛  除局部疼痛及压痛外,叩击肘部可出现肩部的传导痛。
    3.活动受限  其活动范围明显受限,尤以粉碎性骨折者受限更甚。骨折嵌入较多者,骨折端相对较为稳定者,受限则较轻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无相关资料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无相关实验室检查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检查能确定诊断。

诊断

诊断:依据外伤史、临床症状肩部肿胀,疼痛及传导痛,活动受限及X线平片诊断多无困难,所摄X线片应包括正、侧位,以判定骨折端的移位情况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目前暂无相关资料

治疗

治疗:视骨折类型及患者年龄等因素不同,治疗要求亦有所差异。
    1.嵌入型  对无移位者仅以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左右。对有成角移位者应先行复位,青壮年者以固定于外展架上为宜。
    2.粉碎型  手法复位后外展架固定4~5周。手法复位失败者可将患肢置于外展位牵引3~4周,并及早开始功能活动。亦可行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,内固定物切勿突出到关节腔内,以防继发创伤性关节炎(图1)。对开放复位后仍无法维持对位或关节面严重缺损(缺损面积超过50%)者,可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,尤其适用于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。
    3.有游离骨片者  手法复位一般难以还纳,可行开放复位,对难以还纳者,可将其摘除。
    4.晚期病例  以补救性手术为主,包括关节面修整术、肱二头肌肌腱的腱沟修整术、关节内游离体摘除术、肩关节成形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。

预后

预后: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。治疗后积极的功能锻炼,一般恢复尚可。

预防

预防:无相关资料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